如果咬合时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牙冠唇面过深,超过1/3时,就是深覆合。深覆合是上下牙弓和(或)上下颌骨垂直向发育异常所致的错合畸形,即前牙区牙及牙槽高度发育相对或绝对过度,或(和)后牙区牙及牙槽高度发育相对或绝对不足。根据深覆合的形成机制,可将其分为牙型深覆合和骨型深覆合。临床上可表现为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牙冠唇面1/3以上;或下前牙切缘咬合于上前牙牙冠舌面1/3以上。深覆合主要会对患者的咬合功能、咀嚼系统健康、容貌以及心理造成影响,通常需要进行正畸治疗。

1疾病简介

深覆合是上下牙弓和(或)上下颌骨垂直向发育异常所致的错合畸形,即前牙区牙及牙槽高度发育相对或绝对过度,或(和)后牙区牙及牙槽高度发育相对或绝对不足。根据深覆合的形成机制,可将其分为牙型深覆合和骨型深覆合。临床上可表现为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牙冠唇面1/3以上;或下前牙切缘咬合于上前牙牙冠舌面1/3以上。

2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heredityfactors)咀嚼器官以退化性性状的遗传占优势,上下颌骨间大小、形态发育不调可导致深覆合。常见上颌骨发育过度,下颌发育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形成深覆盖,导致深覆合;或下颌支发育过长,下颌平面角较小,下颌呈逆时针旋转生长型,导致深覆合;或由于遗传因素决定的牙大小形态异常所致的上颌前牙相对于下颌前牙过大而导致深覆合。
2、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factors)
(1) 先天因素(congenital factors):牙胚发生过程中的异常环境因素可导致额外牙的发生,引起深覆盖,下前牙失去垂直方向的咬合限制而伸长,导致肾覆合。
(2) 后天因素(acquired factors)
1)全身因素(systemicfactors):儿童时期全身慢性疾病等致颌骨发育不良,后牙牙槽高度过低,后牙萌出不足,导致下颌逆时针旋转,而前牙继续萌出,前牙槽高度发育过度。
2)局部因素(partialfactors)
a.功能因素(functionalfactors):下颌功能性后缩使得下前牙脱离咬合而过度萌出,后牙区因较大的咬合力抑制了后牙牙槽的生长,使后牙牙槽高度过低,spee曲线加深。
b.口腔不良习惯(harmfuloral habits):咬下唇习惯,对下前牙舌向压力会造成下牙弓以及下颌向前发育障碍,形成下前牙区的拥挤、前牙深覆合、下颌后缩等畸形。紧咬合习惯者,在正中合位时,咬肌、颞肌等肌张力过大,使后牙牙槽高度被压低。
c. 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限障碍:上下颌同时多数乳磨牙或第一恒磨牙早矢,牙弓间失去支持,颌间距离减小,致使面下1/3发育不足,前牙覆合加深,造成闭锁颌;或先天缺失恒下切牙或乳尖牙早矢,下切牙向远中移位,使下牙弓前段缩短,下切牙与对合牙无合接触,导致下切牙伸长。双侧多数磨牙颊、舌向错位严重,后牙过度磨耗,使颌间距离降低,导致前牙深覆合。

3发病机制

主要是由于牙槽骨或颌骨的前后部高度不调,使上下颌前牙的覆合变深。表现形式有3种:
Ⅰ型是前牙牙槽骨或颌骨高度正常,而后牙牙槽骨或颌骨高度不足。
Ⅱ型是前牙牙槽骨或颌骨高度过大或下颌体向上旋转,而后牙牙槽骨的高度正常。
Ⅲ型是前牙牙槽骨或颌骨的高度过大而后牙牙槽骨或颌骨的高度不足。

4临床表现

以安氏Ⅱ类2分类为例,其临床表现为:
1. 牙 前牙区表现为上中切牙内倾,上侧切牙唇倾,上牙列拥挤,下切牙内倾、拥挤;在磨牙区,由于下颌被迫处于远中位,常呈远中合关系;但如仅为牙弓前段不调,磨牙可能呈中性合关系。
2. 牙弓 上下牙弓呈方形,上切牙内倾导致上牙弓长度变短。下颌Spee曲线过大;上牙弓因切牙内倾纵合曲线常呈反向曲线。
3. 颌骨 上下颌骨一般发育较好,由于上前牙内倾,下颌处于功能性远中合位或远中合位,下颌前伸及侧向运动受阻,只能作开闭口运动。下颌角小,或下颌支过长,下颌平面角小。
4. 肌 唇肌张力过大,颏唇沟深。下唇常覆盖在上切牙牙冠唇面1/2以上,咬肌粗壮,常呈方面型。在牙尖交错位(ICP)紧咬时,各肌电位均增大,颞肌后份功能亢进。
5. 关节 下颌运动长期受限的一些患者,下颌髁突向后移位,关节后间隙减小,出现张口受限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也可能伴有咬肌、颞肌、翼内肌压痛症状。
6. 咬合 前牙呈深覆合,覆盖常小于3mm,甚至为0~1mm,上切牙舌面与下切牙唇面接触,呈严重的闭锁合。
7. 牙周 由于上下切牙呈严重闭锁合,可能引起创伤性龈炎,急性或慢性牙周炎,严重的成人患者会有牙槽骨吸收、牙松动现象。
8. 面型 一般呈短方面型,面下1/3高度较短,下颌角小,咬肌发育好,下颌角区丰满。

5疾病危害

上中切牙垂直或内倾,两侧切牙唇向倾斜,或上切牙内倾而尖牙唇向,或所有上前牙内倾,前牙覆盖小于3mm,有时可为0~1mm;或上下前牙拥挤、内倾,呈严重闭锁,可咬伤上前牙舌侧或下前牙唇侧龈组织,引起急、慢性牙周炎而造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后牙为中性或远中,上下牙弓均短缩。深覆合的上牙弓其补偿曲线和下牙弓矢状曲线是相反的弧形,下颌前伸及侧方运动受阻,下颌仅能作张闭式的绞链性动作,如要做侧方运动,那也是由于上颌尖牙的远中侧面已磨成沟槽以后方能实现;功能性下颌后缩,唇肌及咀嚼肌张力正常或过大,有的ICP紧咬时各肌电位均大。面部颌骨外形发育尚好,一般呈方面形。面下1/3高度较短,下颌角明显突出,下颌平面角为低角型。深覆合的面形是下唇外翻,形成横的深颏皱纹,颏部向前凸出,鼻翼往外升高,上唇短缩。

6诊断鉴别

检查诊断
临床上将深覆合分为以下三度:
Ⅰ度: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牙冠的1/3以上至1/2处;或下前牙咬合在上前牙舌侧切1/3以上至1/2处。
Ⅱ度:上前牙覆盖下前牙冠长的1/2以上至2/3处;或下前牙咬合在上前牙舌侧切1/2以上至2/3处(如舌隆突)者。
Ⅲ度:上前牙牙冠完全覆盖下前牙牙冠,甚至咬在下前牙唇侧龈组织上;或下前牙咬合在上前牙舌侧龈组织或硬腭粘膜上,因此造成创伤性牙龈炎或粘膜损伤。
为了更好的分析错合形成的机制,制定恰当的治疗计划,将深覆合分为牙型和骨型两类。
1、牙型(dentaltype):此型主要由牙或牙槽垂直向发育异常引起。常表现为上下颌前牙及牙槽过高,后牙及后牙牙槽高度发育不足。上前牙牙轴垂直或内倾,下前牙有先天缺牙或下牙弓-前端牙列拥挤致下牙弓前段缩短;磨牙关系多数为中性合,也有少数为轻度远中合或远中合;面下1/3短。X线头影测量显示主要是牙轴及牙槽的问题。上下颌骨的形态、大小及在矢状方向上的相互关系基本正常,面部畸形不明显。图
2、骨型 (skeletal type):不仅有上下前牙内倾、前牙及前牙区牙槽发育过度,后牙及后牙牙槽高度发育不足的牙及牙槽问题,同时伴有上下颌骨间位置的失调,磨牙关系多呈远中关系。X线头影测量显示ANB角大,后、前面高的比例(S-Go/N-Me)超过65%,上、下颌骨向着相对的方向旋转,PP、OP、MP三个平面离散度明显变小,甚至接近平行,腭平面向前下旋转,下颌骨向前上旋转,下颌平面角及腭平面与下颌平面的夹角明显降低,下颌角呈方形,面下1/3高度明显降低,面部呈短方面型,严重者可表现为“短面综合征”。
疾病鉴别
深覆盖(deep overjet):前牙深覆盖是指上前牙切缘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离超过3mm者。前牙深覆盖是—种常见的错牙合症状。
锁合(scissors bite)也有人称之为跨合畸形,是后牙的一种错合畸形。根据上下后牙的颊舌位置关系,锁合在临床上可分为正锁合和反锁合。正锁合是指上颌后牙舌尖的舌斜面位于下颌后牙颊尖颊斜面的颊侧,合面无咬合接触,临床较为多见;反锁牙合是指上后牙颊尖的颊斜面与下后牙舌尖的舌斜面相咬合,合面无咬合接触,临床较为少见。锁合可发生在牙弓的一侧,也可发生在牙弓的两侧;发生在牙弓一侧者多见,而发生在牙弓两侧者较少见;恒牙牙合多见而乳牙牙合较少见。最常见于上下颌第二磨牙,前磨牙区的锁合也较常发生。
开合(open bite):是指在正中牙合位时,上下颌部分牙在垂直方向无牙合接触的现象。开合可发生在乳牙期、替牙期和恒牙期.临床以恒牙列期最为常见,主要机制是上下牙弓及颌骨垂直向发育异常所致。
后牙反合(posteriorcrossbite):往往因上颌牙弓狭窄或上颌后牙舌侧倾斜所造成,少部分患者是由下颌牙弓过宽或下颌后牙颊侧倾斜引起。临床上,后牙反合可发生在单侧,也可以发生在双侧;可以表现为个别后牙反合,也可以是多数后牙反合。

7疾病治疗

深覆合矫治的原则是通过调整前后段牙及牙槽的垂直高度打开咬合,纠正前后轴倾度,协调上下颌骨之间的矢状位置关系,矫治深覆合、深覆盖。对于安氏Ⅱ类2分类病例,首先改变上下前牙长轴,将安氏Ⅱ类2分类矫治为Ⅱ类1分类,再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采取拔牙矫治。深覆合矫治后,复发趋势较明显,因此,常需过矫正。
1、生长期儿童(growingchildren)
(1) 牙型深覆合
1)矫治原则:改正切牙长轴,抑制上下切牙的生长,促进后牙及后牙牙槽的生长。
2)矫治方法:常采用两种方法矫治。①对于替牙期或恒压初期患者,先使用上颌附舌簧的平面导板矫治器,在内倾的上前牙舌侧设计双曲舌簧,推内倾的切牙向唇侧,以纠正切牙长轴,用平面导板压低下前牙,打开后牙区咬合,使后牙升高,从而改善下牙弓Spee曲线;或采用“2×4”矫治器改变上前牙的唇倾度,视情况考虑是否使用上颌平面导板矫治器或FrankelⅡ型矫治器、Twin-block等功能性矫治器进行矫治。先天缺失下切牙的患者视下切牙长轴矫正后间隙的情况酌情处理,必要时作义齿修复以保持上下切牙正常的覆合、覆盖关系,同时应改正不良习惯。②对于恒牙期患者,可一开始就使用固定矫治器。先唇向开展上前牙,纠正上颌切牙长轴,待形成一定程度的覆盖后再在下颌粘接托槽,排齐下切牙并整平下牙弓Spee曲线,最后建立良好的前牙覆合覆盖关系。
(2) 骨型深覆合
1)矫治原则:唇向开展上前牙,解除闭锁合,消除下颌骨向前发育的障碍,协调上下颌骨间关系,并抑制前牙及前牙槽高度的生长,刺激后牙及后牙槽高度的生长。
2)矫治方法:①对于替牙期或恒牙初期患者;可先用上述附舌簧的平面导板矫治器,纠正上颌切牙长轴,升高后牙区高度,改善下颌Spee曲线。对于上下颌骨矢状向严重不调的患者,可采用导下颌向前生长,待上下颌骨关系基本纠正后,再用固定矫治器行二期矫治。②对于恒牙期患者,先用固定矫治器纠正上颌切牙轴倾度此时可考虑同时配合使用前牙区平面导板以压低下前牙,升高后牙。上前牙牙轴纠正后,如果覆盖较大、磨牙关系呈明显远中关系,可使用导下颌向前的功能性矫治器或Forsus进行下颌位置的调整;如果覆盖较浅,且磨牙关系已自行调整至中性,则直接用固定固定矫治器进一步排齐、整平。
2.生长后期及成年人(adolescentand adults)
因为生长发育已基本结束,应重点矫治牙及牙槽的异常,例如用固定矫治器打开咬合,整平Spee曲线,必要时可以运用微种植体支抗帮助压低前牙,矫治深覆合。对于Ⅲ度深覆合并咬伤牙龈的成年患者,必要时可行正颌外科手术治疗,以降低前牙牙槽高度,矫治深覆合。
(1) 牙型深覆合
1) 由于前牙牙槽高度过高导致的深覆合
a. 矫治原则:压低上下前牙,整平Spee曲线。
b. 矫治方法:可用固定矫治器,先矫正内倾的上颌切牙以解除其对下颌的锁结,然后使用多用途弓压低上下前牙,整平Spee曲线,矫正深覆合。
3)由于后牙牙槽高度过低导致的深覆合或前牙牙槽高度过高、后牙牙槽高度过低导致的深覆合。
a. 矫治原则:压低上下前牙,升高后牙,整平Spee曲线。
b. 矫治方法:可用固定矫治器,先矫正内倾的上颌切牙以解除对下颌的锁结,然后使用摇椅形弓丝(尤其是摇椅形方弓丝)配合Ⅱ类颌间牵引,必要时加前牙区的小平面导板,以压低上下前牙,升高后牙,整平Spee曲线,矫正深覆合。
(2) 骨型深覆合
1)矫治原则:纠正上前牙牙轴,整平Spee曲线,协调上下颌骨关系。
2)矫治方法:成人骨型深覆合,特别是后、前面高比例过大、下颌支过长、下颌平面角小的患者,治疗十分困难。
轻度骨型畸形患者可采用正畸治疗。一般用固定矫治器,先矫治上颌以矫正内倾的切牙长轴,并附上颌舌侧小平面导板打开后牙咬合,使后牙伸长以改正深覆合。待上切牙向唇侧移动后再矫治下颌,排齐下牙列并改正合曲线,必要时上颌可用J形钩高位牵引以压低上切牙,后牙垂直牵引以刺激后牙槽生长。随着微种植体支抗的发展和应该,对于成人骨型深覆合患者,可以在上下颌种植微种植体支抗以压低上下前牙,打开咬合。
严重的骨型深覆合患者打开咬合、改正深覆合难度很大,必要时可以采用正颌外科治疗,即先正畸治疗改正上下切牙长轴,排齐上下牙列,再酌情采用外科手术行前牙区根尖截骨术,压入前段牙及牙槽以矫正过长的上或下前牙及牙槽。
对一些年龄较大、后牙磨耗过多、垂直高度不足的患者,上下牙列排齐后如覆合仍深,无法用正畸方法矫正时,可配合修复治疗,必要时后牙做合垫或高嵌体升高咬合,以便使上下切牙获得正常的覆合、覆盖关系,并修复面部下1/3的高度。

8疾病预后

通过正畸治疗,打开前牙咬合,减小覆合深度,建立正常的前牙关系,预后良好

9并发症

1、急、慢性牙周炎而造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
2、功能性下颌后缩。
3、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